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学习进行时】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对严峻复杂考验的清醒认知,对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
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雄壮的国歌奏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2022,即将画上圆满句号。这是一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答卷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报告立足两个大局,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的同时,提出九条本质要求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实践指引、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沉稳而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会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新要求,擘画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这是一份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创造历史伟业的宣言书、动员令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干部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一句句精辟论述,激励全党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持团结奋斗,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022年1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部级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这里举行。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有关部门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当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2022年7月26日,北京京西宾馆。
习近平总书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他提出,我国发展仍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正是这些沉淀在广袤土地上的深刻思考和实践,为起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供了丰厚依据。总书记在开班式上重点谈了五个重要问题,包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重视战略策略问题等。
未来承接着历史,历史昭示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并不长的讲话中,19次提到了同一个词语奋斗。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体现了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长期思考,体现了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把握,为起草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党代会报告,打下了重要基础。总书记这一句话,把2021、2022这两个重要年度贯穿起来2021年是建党百年,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
党的二十大,正是新时代、新征程、新奋斗的重要里程碑。726讲话为党的二十大确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这些都是新征程上亟待解答的重大课题。他说,起草报告有五个必须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的新的历史特点,那就是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
2022年10月,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召开,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等三份重要文件,决定提请党的二十大审查和审议。关心中国时局的人会发现,党的十四大以来,每次党代会召开前,党的总书记都会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发表一次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2022年,为了筹备好这件大事,确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全程领导了二十大报告等文件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展开了深入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齐心协力向前进,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团结奋斗需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基础。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与此同时,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我国发展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历史和实践说明,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过去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经济稳健发展、中国饭碗端得更稳、脱贫攻坚成果得以巩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14亿多中国人团结奋斗,托举起我们共同的梦想。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时间等待我们续写新的壮丽诗篇。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过去一年的难忘历程和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梦想接连实现、充满生机活力、赓续民族精神、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的光明前景,勉励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团结奋斗需要努力画出最大同心圆。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的这句话意蕴深刻。
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信心、同心同德,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我们告别2022年,迎来崭新的2023年。
铿锵的话语鼓舞人心,激励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奋进新征程。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还要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2日 01版)。这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准备付出更为艰巨的努力,凝结起更为强大的合力。
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在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中,人们读出一个众志成城的中国,一个与世界守望相助的中国。